团委子站
首页 >> 青春榜样寻访 >> 正文

喜峰口抗战

2014-09-05 10:55:05

    喜峰口是中国河北省河省交界一带的长城的隘口,是北平与热河的交通咽喉。开赴前线之时,军长宋哲元写下了“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誓言。当二十九军的先遣团赶到喜峰口时,日军的500余名骑兵已经到了长城脚下,勇士们急忙堵上,打退了敌人,保住了阵地。3月9日,日军占领喜峰口,宋闻报派王长海团往援,3月10日,面对日军主力的总攻,二十九军一0九旅行旅长赵登禹令部队伏于峰峦幽僻之处,伺敌兵近距战壕数十米时峰拥而出,与敌白刃相接。
    3月11日,组织了夜袭,战士们每人身背一把闪闪发亮的大刀。凌晨三时,战斗打响,赵登禹、佟泽光两位旅长身先士卒,在近距离的拼杀中充分发挥大刀的威力。近千名敌人从睡梦中惊醒,不少人撞在二十九军勇士们的刀口上。共砍死砍伤敌人逾千名,并缴获大量军需物资。遭袭后的敌营里,到处是敌人的尸体,不少人半夜被惊醒“大刀队来了,快跑呀!”。此后,不少日本兵晚上睡觉,脖子上还要戴上一个自制的铁护圈,以防脑袋被砍掉。
    自“九一八”鬼子侵占东三省以来,这是日本受到的最顽强的抵抗。中国军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挽回了热河抗战中中国军队溃败所蒙受的耻辱。从此二十九军作为抗日雄师名扬长城内外。
    如此英勇的大刀队形象背后,则是血战的悲壮。越是英勇无畏的英雄,经历的越是艰苦卓绝的战斗。
    进入四月初,日军从长城防线右民办商震部第二十三军防守的冷口攻入,喜峰口守军腹背受敌,全线呈退却之势。从4月7日于13日,日军改变战略,向滦东打开缺口。7日起再攻喜峰口,头两天进攻均被宋部击退。11日喜峰口腹背受战,孤立无援,13日宋部奉何应钦之命放弃喜峰口“忍泪撤退”。
    喜峰口战斗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主要战斗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上一条:抗日英雄魏春波 下一条:抗日英雄节振国刀劈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