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的峥嵘岁月,八年的抗战历程,穿越血与火的历史,在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同时,探寻革命先烈在这座城市所留下的不灭足迹。2014年5月28日,唐山师范学院“杨家铺特二连小战队”前往杨家铺村进行了红色足迹寻访活动。
杨家铺位于丰润县北部山区,是一个有二百多户人家的村庄,惨烈的杨家铺突围战就发生在这里。我们站在这块浸透抗日英烈鲜血的热土上,听当地老百姓讲述发生在65年前的那场残酷的突围战,抚今追昔,缅怀先烈。
28日上午10点三十分我们身穿蓝色T恤,头戴象征红色足迹的帽子准时出发。经过丰润城向北,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颠簸十多公里后到达终点。随后,头顶着烈日,我们昂首阔步由崎岖的小路向杨家铺村迈进。徒步半个小时后,威严的杨家铺烈士陵园呈现在大家面前。
杨家铺烈士陵园坐落于村西北面外的山脚下,在周围绿油油的玉米地的掩映下,一条十余米的深沟从旁边穿过,正门两侧分别写有“青山绿水留皓气”、“苍松翠柏慰英灵”。陵园建于1954年,经过民政局多次整改修建,它已由十几平米的“杨家铺突围战展室”扩到一万平米的“杨家铺烈士陵园”。身为烈士后人的守陵人刘景宝老大爷向我们提到:“原来在清明节的时候,还有区里市里的中小学到这里扫墓,但是近几年,只有镇上的几所小学过来了,平时有几位老同志的给学生们讲解,但是现在亲历那场战役的人大多作古,连这里的讲解员都渐渐老去,能将这段经历顺利讲下来的人也不多了……谢谢你们还记得这里!”刘大爷还指着四面的小山包告诉我们:“东北面的山叫马蹄山,西面叫西城山,南面的山叫毡帽山,现在的山峰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山峰被人开挖多半了。当初周文彬率领的这支队伍,就被包围在这个位置……”
一直以来开展红色教育的杨家铺小学李校长带领他的老师和学生们每年到这里来扫墓,缅怀历史,纪念烈士。李校长为我们介绍了烈士陵园的概况,包括杨家铺突围战牺牲的200多位烈士英魂以及抗战中丰润区牺牲的一些战士的墓碑,在柏树的包围下,我们认真听讲解,沉痛默哀。1982年修建的五角碑亭分别题有“八年抗战获得胜利”、“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丰润县人民政府立”的碑文。陵园原门口的影壁墙题有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以及“死难烈士万岁”几个大字。学校两位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陵园的两个展馆,其展示了部分抗战场面图片、杨家庄抗战英雄周文彬等人的照片,以及部分战争简介。李校长还孩鼓励子们传承杨家铺战争故事,今年清明节带领孩子们在陵园举办大型活动纪念英灵。
随后,我们来到李校长家,见到其父亲李顺田老人,老人通过知情人士的介绍以及自己各方搜集资料,成为杨家铺突围战的优秀讲解员,他满怀激情地为我们讲解了战争的完整过程。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四百多座烈士的坟墓永远地坐落在陵园,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老人讲得伤感,我们的心灵更是被洗涤。抗日英雄千千万,几乎遍及全国。丰润区杨家铺战役只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它激励我们青年学者铭记历史,学习英雄,在新时代发扬爱国、爱民、爱和平的精神;且显示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弘扬万众一心、浴血杀敌、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精神;歌颂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反抗日军、反对法西斯的浩然正气;更是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种种侵华罪行。
抗战红色寻访匆匆结束,我们追随烈士的脚步却不会止息。八个人不仅增进了友谊,学到了知识,更同化了心灵。大家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们抗争外敌,保卫祖国的革命精神,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我们会更加珍惜今天,更加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这座历经了灾难的村庄——杨家铺,会教育一代代新时代的青年,也许我们能做的不只是铭记历史,更要为了祖国明天努力奋斗,珍爱和平,热爱生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风雨杨家铺,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