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子站
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北京日报:唐山大学生寻访抗战胜迹,集体创作巨幅画作 《我们家乡的抗战胜迹图》入藏抗战馆

2014-08-10 10:26:00
    昨日,一幅《我们家乡的抗战胜迹图》入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是由唐山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们集体创作的,为了创作这幅画,学生们忙碌了4个多月,将寻找到的抗战胜迹记录在画中。

    在这幅黄绿色调的长4.3米、宽3.8米的巨幅唐山版图上,描画着李运昌、包森、魏春波等抗战英雄人物,生动再现了潘家戴庄惨案、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节振国刀劈鬼子兵等抗日战争场景。“不忘历史、立志成才才能报效国家。”唐山师范学院的负责人介绍,这也是学生们创作画作的初衷。

    寻访红色遗迹的4个月时间中,史法系的学生负责搜集历史资料,资管系学生寻找地图模板,中文系学生记录故事,美术系学生执笔创作。炎炎夏日,学生们用36张课桌拼成长宽5米的画台,铺开两张丈二的宣纸,大家趴着画、跪着画,好多学生膝盖都硌青了。上色时干湿度不能间断,学生们常常一画就是十几个小时。看着一个个人物“活”起来、一个个场景“立”起来,大家很兴奋。

    参与创作的张晶晶在《创作日记》中写道:“在纸上与英雄面对面,没有言语却是心与心的贴近;昨天与今天,穿越在这张图上,传递着一种嘱托、期盼和梦想。”美术系的陈晨参与了创作。虽然从小就听爷爷和父亲说喜峰口的往事,可她从来没去过。“这次寻访到喜峰口,我才明白什么是信仰,信仰的力量不可阻挡。”她说,“画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哼着《大刀进行曲》,那种心灵的共鸣一直持续到今天。”

    抗战时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的长子、81岁的李惠仁特意为大学生的画作题字:“我们家乡的抗战胜迹图”。

    另据记者了解,抗战馆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近日联合制作的“红色影像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纪实”三维虚拟展在两馆网站上线。该展分为“人民领袖 民族先锋”“保卫国土 保卫家园”“坚持抗战 壮大力量”“抗战胜利 民族解放”4部分,展出叶挺、吕正操、沙飞等拍摄的35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以及抗战馆馆藏珍贵历史文物40件。

上一条:新华网:唐山200余名大学生手绘抗战胜迹图捐赠抗战纪念馆 下一条:光明网:唐山两百大学生绘家乡抗战图 捐赠给抗战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