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 年,抗日大暴动的风涛漫卷冀东大地。7月15日耿玉辉宣布起义。组成抗联第十八总队,耿玉辉任大队长。8 月中旬,八路军第四纵队进驻铁厂镇。第十八总队编为抗日联军第五总队,耿玉辉任该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不久,又调任抗联第五总队总队长。10月上旬,耿部奉命向平西转移,第五总队被改编为挺进军第三十二大队,耿玉辉任大队长。耿玉辉从严整顿所部的军风军纪,群众颂扬耿部是“ 仁义之师”。1939 年4 月,耿玉辉调任挺进军司令部参谋。11 月返回冀东任新组建的第七总队队长。1940 年初,冀东区党分委在遵化县阁老湾召开会议,决定开辟以鲁家峪为中心的丰玉遵游击根据地,建立区、乡政权。耿玉辉率领少量干部战士先行进入,利用本人在当地的声望,建立了报国队、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团体,并培养了一批党员和政治可靠的堡垒户。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不止一次地说过:“ 开辟鲁家峪抗日根据地,耿玉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40 年8 月,八路军第十三团成立,耿玉辉任三营营长。在包森指挥下,有名的打治安军战役中的东双城攻坚战、刘备寨和东梁子河伏击战、果河沿运动战都由三营担负主攻,为完成战役任务立下汗马功劳。1942 年,耿玉辉转任丰玉遵联合县县长。1943 年1 月4 日,耿玉辉来到藏山庄。入夜,与警卫员肖景玉4 个人隐蔽到大街西头堡垒户家的地洞里。翌日凌晨,听到洞口有动静,耿玉辉判断已被敌人包围,并感到突围已无可能,于是,4 人烧毁所有文件、钞票,砸烂手表、枪支,仅留一支手枪。4 名战友紧靠地洞四壁、誓约共同殉国。耿玉辉从容饮弹,壮烈为国捐躯,时年42岁。